——姚同学
开 题
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这个想法是不可理喻甚至是幼稚的,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就是需要这种不忘初心的人吗?可能是老师的鼓励,姚同学决定了自己的作品集项目内容:住海里去。
必然有人会问,这种充满想象力甚至是科幻的题目会不会太飘啊?要知道,拥有想象力和童真以及浪漫永远是难能可贵的。
不过,在进行了一些常规发散和调研后,很现实中的问题被甩了出来:
为什么要住到海里去?
怎么住进去?
住到海底的哪里?
住到海里去了以后会怎么样?
姚同学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新一轮的调研,一个崭新的、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显形——水。
为了保护人类在海底家园的生活不受到被水倾覆的威胁,除了通过利用各种手段将威胁指数降到最低以外,也不外乎做好了最后的撤离方案。
没错,当不可逆转的灾情发生时,如何撤离就成了这个浩大科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看到这里,你是否觉得这一切和平面设计没什么关系?没关系又有什么关系,说明精力都放在项目本身的内容上面而不是形式上面,好的很。
Anyway,现在已经可以开始做了。
制 作
姚同学开始研究设计规划海底城市,用各种方案、各种迭代、各种试验来验证想法,并从城市规模到人口数量、人口密度到空间布局到生活功能区块等一一进行设计,并且为这个海底城市取好了名字——BUBBLE CITY。
如果人类以后真的居住海底,必须有应对海水入侵这个灾害的逃生系统,那么在项目有了雏形之后,紧接着就是对逃生方案的设计和改进。
在此过程中姚同学进行了大量的case study,最后一个相对可行的方案被设计了出来。
她就根据搭建的虚拟城市,设计了以安全机构逃生局为领导的逃生方案,共有三个逃生设备以及负责的逃生组织,以及一本逃生手册介绍组织三个设备和逃生的导视系统。
一个是中央电梯,通向海面的中转站,还有一个是逃生楼,当情况紧急时会自动脱离地面上浮到海面,这个灵感来源于动漫EVA中有使徒入侵时楼下沉到地面以下的设计。
还有一个就是逃生服,平时被压缩在一个设备里,必要时可以打开,而这些功能在逃生手册里都有进行介绍。
最后,整个项目围绕以海底城市人口成功大撤离到海面为核心问题,开始从宏观到细节慢慢呈现开来。
整个城市的蓝图、逃生局、逃生方案、逃生线路、逃生设备、逃生教育等细节也被很好的设计诠释出来了。
总 结
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进行大量手工制作和测试,比如制作城市的整体布局沙盘,还要在上面展示上浮逃生建筑的形态和位置,并且要制作逃生手册。
整个项目的制作过程中,姚同学还需要测试大量的材料和制作方案,这也全方位地锻炼了动手能力。
这个项目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崭新的人类生活方式,囊括了规划、城市、产品、品牌、导视系统等多种跨专业的设计学科,对于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发起了巨大的考验,好在姚同学是个不惧挑战的人。
有时候在课堂上,我不会全程非常教学化地只讲学科知识,尤其是在Tutorial这种互动性很强的课程中,漫天开脑洞瞎侃反而会得到一些特别的灵感和有趣的信息,也会显而易见地拉近老师与学生的代沟。在这种时候,我就常问学生他的梦想是什么。
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姚同学的回答,作为一名广告学转专业学平面设计的学生,她给出的回答竟然是——“想住到大海里去。”
于是我们就决定这么做了,她非常把做作品集当一回事,为了准备作品集,在学校申请了脱产,来到零创也特地租到了周围。